旅歐多年的鋼琴家黃瑞蘭,其洞悉音樂源韻、粹煉的音色掌握及詩意般的渲染力,曾獲俄國大師 Wladimir Krajnew 讚譽為情感洋溢的鋼琴家,俄國鋼琴傳奇 Anatol Ugorski更推崇她天賦與藝術涵養俱全,想像力、智慧、情感與精湛技藝兼備。多家德報亦評論她卓越的詮釋演奏中帶著栩栩如生地展現力與鋼琴家的精煉,每場皆是能量激盪與細膩情感交織的演出。
演出活躍的她足跡履及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慕尼黑愛樂 (Gasteig München)、斯洛伐克愛樂(Slovenská Filharmónia)、萊昂市政音樂廳 (Auditorio Ciudad de León)、薩爾茲堡音樂院音樂廳 (Mozarteum Salzburg) 等國際舞臺,遍至奧、荷、德、西、義、法等國,也曾受邀於如布梭尼音樂節 (Piano Festival Ferruccio Busoni)、弗來堡鋼琴音樂節(PianoFest Freiburg)、及北荷蘭音樂節(The International Holland Music Sessions) 等許多音樂節演出。
源於歐洲山水之美與多元人文氣息之啟發,瑞蘭開始融合西方藝術、音樂與東方哲學思維,創作出以自己文字與視覺藝術為基礎,結合音樂、攝影、哲學與心理學等多媒體的系列音樂會——『寂靜藝術』。此系列音樂會曾多次受德國與台灣雜誌如《Klassik Begeistert》、《WAVES》,以及電台RTI、IC之音邀請專訪,並定期在歐洲與亞洲巡演。疫情後,她以創新方式將自己的繪畫與古典音樂詮釋緊密融合,此高度展現跨人文藝術洞察力的演出使她受邀參與日益漸增的跨媒體音樂會演出,並在Nextus Festival音樂節中獲得高度評價。
獲獎無數的她在台灣學習路程中一共拿下五項國內比賽第一名,兩項第三名,更曾以十四歲之年紀拿下 The Taiwan Trinity College London 鋼琴大賽公開專業組(二十七歲以下)第一名且深受評審好評。台北藝術大學學士畢業之際,即取得德國政府最高全額留學獎學金(DAAD),進入德國以鋼琴系聞名的漢諾威音樂戲劇暨媒體學院繼續深造,曾追隨挪威國寶級名師 Einar Steen-Nøkleberg 及活躍於歐美洲且任教於美國茱莉亞音樂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芬蘭籍教授 Matti Raekallio的門下。學習期間也曾榮獲台灣教育部留學獎學金、歐盟交換計劃獎學金Erasmus、德國 ”Musik braucht Freunde“ 獎學金、Ibiza 國際鋼琴比賽及Oscar und Vera Ritter 基金會等獎項殊榮 ; 並曾獲Pavel Gililov, Wladimir Krajnew, Valery Pyasetsky, Bernd Goetzke, Anatol Ugorski, Michel Béroff, Sergio Perticaroli, Vitaly Margulis, David Wilde, Kenneth Drake, Ruth Slenczynska等大師讚賞與指導。
目前黃瑞蘭定居維也納,享受音樂之都的氛圍外持續接受歐洲各國的邀演、擔任維也納 Pro Resonance 卓樂鳴響基金會藝術總監一職,並任教於當地舒伯特音樂院。除了應GPDF世界領袖論壇及維也納市立音樂大學之邀,演出並研討關於領導、平權與女性等社會議題的講座音樂會,她與維也納樂團Nova Orchestra的演出也曾在奧地利知名古典電台Radioklassik Stephansdom播出。致力於提拔年輕音樂學子與發展跨領域且具有關懷社會議題的表演形式同時,她相信人類可以透過音樂、藝術的薰陶與對哲學美感的探索改變靈魂與生命軌跡,其感召力更能喚醒並陶冶出更具覺知與洞察力的文明世界。在靈修、策劃藝文展演及藝術造詣路上精進自我的空擋,繪畫、寫作及冥想是她許多靈感來源及創作出口。
https://juilanhuang.com/演出活躍的她足跡履及柏林音樂廳(Konzerthaus Berlin)、慕尼黑愛樂 (Gasteig München)、斯洛伐克愛樂(Slovenská Filharmónia)、萊昂市政音樂廳 (Auditorio Ciudad de León)、薩爾茲堡音樂院音樂廳 (Mozarteum Salzburg) 等國際舞臺,遍至奧、荷、德、西、義、法等國,也曾受邀於如布梭尼音樂節 (Piano Festival Ferruccio Busoni)、弗來堡鋼琴音樂節(PianoFest Freiburg)、及北荷蘭音樂節(The International Holland Music Sessions) 等許多音樂節演出。
源於歐洲山水之美與多元人文氣息之啟發,瑞蘭開始融合西方藝術、音樂與東方哲學思維,創作出以自己文字與視覺藝術為基礎,結合音樂、攝影、哲學與心理學等多媒體的系列音樂會——『寂靜藝術』。此系列音樂會曾多次受德國與台灣雜誌如《Klassik Begeistert》、《WAVES》,以及電台RTI、IC之音邀請專訪,並定期在歐洲與亞洲巡演。疫情後,她以創新方式將自己的繪畫與古典音樂詮釋緊密融合,此高度展現跨人文藝術洞察力的演出使她受邀參與日益漸增的跨媒體音樂會演出,並在Nextus Festival音樂節中獲得高度評價。
獲獎無數的她在台灣學習路程中一共拿下五項國內比賽第一名,兩項第三名,更曾以十四歲之年紀拿下 The Taiwan Trinity College London 鋼琴大賽公開專業組(二十七歲以下)第一名且深受評審好評。台北藝術大學學士畢業之際,即取得德國政府最高全額留學獎學金(DAAD),進入德國以鋼琴系聞名的漢諾威音樂戲劇暨媒體學院繼續深造,曾追隨挪威國寶級名師 Einar Steen-Nøkleberg 及活躍於歐美洲且任教於美國茱莉亞音樂院 (The Juilliard School) 芬蘭籍教授 Matti Raekallio的門下。學習期間也曾榮獲台灣教育部留學獎學金、歐盟交換計劃獎學金Erasmus、德國 ”Musik braucht Freunde“ 獎學金、Ibiza 國際鋼琴比賽及Oscar und Vera Ritter 基金會等獎項殊榮 ; 並曾獲Pavel Gililov, Wladimir Krajnew, Valery Pyasetsky, Bernd Goetzke, Anatol Ugorski, Michel Béroff, Sergio Perticaroli, Vitaly Margulis, David Wilde, Kenneth Drake, Ruth Slenczynska等大師讚賞與指導。
目前黃瑞蘭定居維也納,享受音樂之都的氛圍外持續接受歐洲各國的邀演、擔任維也納 Pro Resonance 卓樂鳴響基金會藝術總監一職,並任教於當地舒伯特音樂院。除了應GPDF世界領袖論壇及維也納市立音樂大學之邀,演出並研討關於領導、平權與女性等社會議題的講座音樂會,她與維也納樂團Nova Orchestra的演出也曾在奧地利知名古典電台Radioklassik Stephansdom播出。致力於提拔年輕音樂學子與發展跨領域且具有關懷社會議題的表演形式同時,她相信人類可以透過音樂、藝術的薰陶與對哲學美感的探索改變靈魂與生命軌跡,其感召力更能喚醒並陶冶出更具覺知與洞察力的文明世界。在靈修、策劃藝文展演及藝術造詣路上精進自我的空擋,繪畫、寫作及冥想是她許多靈感來源及創作出口。
相關報導:
WAVES雜誌專訪旅奧鋼琴家黃瑞蘭
旅奧鋼琴家黃瑞蘭傾聽靜謐獨奏會 用音樂藝術探討生命
「Listen Silent 傾聽靜謐」,旅奧鋼琴家黃瑞蘭將於10月20日於台北國家演奏廳分享「寂靜藝術」
黃瑞蘭接受『德意志之歌』 (Frauenklang)訪問的摘譯第一部分
沈妤霖聯手黃瑞蘭躍舞黑白 雙鋼琴驚豔德國
Pianistin Huang Jui-lan spielt in München
柏林人權音樂會 紀念白恐受難音樂家高一生
愛與希望音樂會向柏林聽眾介紹台灣作曲家作品
柏林民主人權紀念音樂會會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