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文化】青年作曲家張曉峰在德發表新作 呈現台灣多元文化風貌
旅德青年作曲家張曉峰在作品發表會呈現台灣多元文化風貌。(張曉峰/提供)
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倫敦、司徒加特報導
台灣旅德青年作曲家張曉峰,19日在德國司徒加特的作品發表會中,以客家、傳統歌仔戲、原住民樂曲及他在德國的現代新作,呈現了台灣多元文化風貌。
1983年出生於嘉義的張曉峰在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就獲得司徒加特音樂院獎學金,赴德就讀司徒加特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作曲研究所。
張曉峰自大學時代起就改編多首台灣民謠音樂並創作台灣風格的作品。其中,〈台灣歌仔戲主題狂想曲〉獲得2005年世界管樂聯盟會在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演出的機會。 2009年受委託編寫「聲歌傳唱──母語歌謠曲集」,並於2010年入選國立藝術教育館台灣本土音樂教材的創作徵選。2011年以打擊作品〈交融〉入圍德國音樂大賽作曲組決賽,於柏林發表演出。之後又獲推薦,到法國巴黎高等音樂暨舞蹈學院(CNSMDP)當交換學生。
此次在司徒加特的作品發表會,包括絃樂、管樂、打擊,並由來自台灣與多國演奏家攜手聯合演出。首演曲目有傳統客家〈採茶〉、原住民新創〈瑪雅斯比的勇士舞〉、現代新創〈庭園映像〉、鄒族原住民曲〈阿里山風情〉等,另有傳統歌仔戲〈白蛇傳〉、現代新創〈斯圖即景〉、客家新創〈你我之間美好的回憶〉、唸歌仔〈桃花過渡〉等。張曉峰的下一場作品發表會訂於明年1月22日於慕尼黑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