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無垠」台灣音樂會跨越國界與時距,把慕尼黑與木柵零時差濃縮在眾人聆聽的樂音之中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4703?fbclid=IwAR19_uf-D5SQfMdo5PtGQvSGJt3j4OLIa8omPLW2wTmUMVVWQS7Z2k2mIE0
「無垠」台灣音樂會跨越國界與時距,把慕尼黑與木柵零時差濃縮在眾人聆聽的樂音之中
關鍵評論2022-04-01
劉威良

台灣音樂跨越國界與時距

3月19日,十多位國際友人分別來自四大洲,在個人竭誠邀請下,從離慕尼黑約70公里外的奧迪小鎮茵格斯達(Ingolstadt),齊去參加台灣音樂會。大家相偕一起搭火車、轉電車、換公車,馬不停蹄地在晚間頂著冷風疾行,為的就是要準時在七點半到達會場。

將到會場時,遠遠地即看到音樂會廳前排著長長的人龍,門口正在檢驗是否打全預防針或得過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恢復的有效期,人龍緩緩前進,夜幕低垂大家戴著口罩,僅憑熟識的眼神相互問好,許久不見的友人都齊聚在那。到達慕尼黑新愛樂廳來回路程五小時,大家不覺辛勞,反而滿心期待來自台灣帶給德國的優質音樂的心靈饗宴。

在德國的好海洋音樂暨表演藝術推廣協會,是由慕尼黑大學藝術史碩士蔡采崴所創立,成立十多年來在德國、奧地利及瑞士等各大小城市,巡迴舉辦屬於台灣人或台灣自己的音樂演奏會,累計演出已超過100場,也因此擁有眾多國際友人盛讚台灣音樂的好口碑。

德國深陷兩年疫情,讓許多活動被取消,兩年來大家多不敢參加室內活動,今(2022)年音樂會演出期間,適逢與德國命運息息相關的俄烏戰爭正在激烈開戰,人民與兒童傷亡不絕,生活在德國的人有許多是德國俄裔移民與烏克蘭難民,也有許多人有烏克蘭老師與同學、朋友,深感與烏克蘭共乘一船,除了對烏克蘭人民救難不餘遺力之外,對俄國不可預期的核彈攻擊威脅,也都讓人忐忑不安。

今年音樂會的演奏主題是「無垠」,跨時間與空間的音樂主題,正是切中人心所需要的心靈撫慰。

音樂的想像世界

在台灣,我們多是生活在制式的教育中,對如同空氣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聲音美學所產生的樂音,似乎沒有太多的聽覺的訓練與體驗。

好海洋音樂暨表演藝術推廣協會十多年來,在歐洲推出屬於台灣特色演奏的音樂系列,剛開始在台灣僑界真的是曲高和寡,但對於身為粉絲一員的我來說,十多年下來漸漸學會如何鑑賞音樂,並為之流淚感動;演奏中即使沒有人發出一言一語,但是音樂傳遞的想像世界,卻讓人浪漫地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的多元宇宙中神遊,精準地觸動人心。

這次演出有東、西方聲音元素的相遇,是台灣創作者林佳瑩的《變形》(Anamorphosis)與德國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變形》(Metamorphosen)。

作曲家林佳瑩由視覺想像創出的聽覺音樂,是創作者對視聽者的強大感官挑戰,初始不順暢的短促嘎扎的演出,如同餐廳第一道端出的開胃菜,是酸甜苦澀的融合,她試圖要用樂音承載特殊視角所看到事物的不協調,闡釋日常中突然生活的乍然變調,如同是戰爭突襲而來的相對寫照。生活不能也不會只是在歡愉慶佳節而過,在某個時間點毫無任何準備下,突然被破壞的家園、學校與醫院,用音樂反映突如其來的毀滅,人心又如何自處呢?接下來鋪陳的樂音是身經當年二戰戰事後,理查・史特勞斯於廢墟中寫下的曲目《變形》,則有身心歷經毀滅過後的柔腸寸斷。

20多位特別從美國、台灣及歐洲各國前來漢堡易北愛樂廳、柏林愛樂廳與慕尼黑新愛樂廳巡迴演奏的巴雀弦樂團(Camerata Taiwan),演奏的《正欉木柵鐵觀音》是瑞士台灣女婿穆勒(Müller)的創作首演。作曲人穆勒這次特別接受好海洋音樂暨表演藝術推廣協會委託,為巴雀弦樂團德國巡演編寫。他與妻子簡碧青結識德國社會學出身的蘇黎士台灣茶藝師周孟霖後,培養了與台灣茶深厚的感情,因此溫潤口感而帶清香的台灣茶,有了以音樂詮釋的面貌。

穆勒把口、鼻感官的想像,轉換為耳的饗宴,演奏的當下個人腦中真的浮現出採茶人在半山茶欉中戴著斗笠採茶、傳唱採茶謠的畫面,甚而鐵觀音的沉香與潤喉的滋味還有友人談笑聲,也都藉由耳朵的樂音旋律帶到我們的鼻、舌、喉及彼此知己的心中,陣陣鄉愁直湧而上。

一時間,慕尼黑與木柵的距離完全零時差地濃縮在眾人沉靜悠思聆聽的樂音中。木柵茶鄉的陽光,結合鐵觀音茶的沉香及入口的溫潤,茶藝師與愛茶音樂家分享交流的畫面兼具其中、綜合錯融,音樂不僅跨越時空,也傳遞了茶人的知情與友誼。

之後演奏彭靖所創作的雙大提琴協奏曲(2017),直接把觀眾從品茶的享宴,連結到台北淡水河的河岸空間,悠然閒致的河岸風光伴隨著適意舒暢的情懷,隨後第二曲的《黑山羊的狂舞之夜》則輕快地奏出鄉間活潑快樂的氣息。

這次德國《盧北克新聞報》(Lübecker Nachrichten)大幅報導易北愛樂廳所演奏的「無垠:台北、蘇黎士與慕尼黑的文化對話」,報導中提到德國一位女性觀眾的說法,她說:「我很喜歡觀察音樂家用音樂呈現各自的歷史與各自的語言。」

用耳朵觀察,不帶評價地聆聽台灣、慕尼黑與蘇黎士的交流撞擊,正是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所釋放的正能量。